第九十六章 冬去春来-《医者晚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把张嗣修给为难死了,一面是亦师亦友,一面是父亲兼当朝首辅,他是左右为难,只好躲着沈懋学。

    沈懋学见张嗣修之路不通,又去书给工部尚书李幼滋。打算让李幼滋这位当朝大员,张居正好友去劝张居正放弃权力回家守制。

    李幼滋本就是张居正改革派重要大将,考虑问题也是着眼全局,他不像张居正那么强硬,虽然只是一个晚辈,还是很耐心的回道:说沈懋学所言为宋人腐语,张居正不奔丧,得圣贤中道。

    沈懋学折腾来折腾去,都没成功,最终也只能引疾归。

    以上几人归属,只是这次夺情风波的沧海一粟,如果不是万历再三诏谕群臣,再及张居正夺情者,诛无赦。朝局会更动荡。

    沈懋学、吴中行、赵用贤、邹元标等人声名鹊起。

    赵用贤回乡,建了座藏书楼,名“松石斋”,藏书达2000余种,万余册。赋闲之余据家藏之书编有《赵定宇书目》,著录图书3300余种,4900余册,其中宋版大字体图书就有50余种,元版书30余种。该目附有《稗通目录》,共著录240余册,各册著录书名。

    赵用贤为明代目录学的贡献与保存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    其后,赵开美继承父志,改“松石斋”为“脉望馆”,藏书达4900余种,2万余册。

    赵氏父子两代人经营藏书,使得“脉望馆”成为当时最大的私人藏书楼。即便是当时的天一阁也只有藏书2100余种,只是脉望馆的一半规模。

    “暑字号”收录有九种大西人译著,《泰西水法》、《天主教要》、《几何原本》等等。

    “洪字号”收录有外国诸夷志,十五种。遍及安南、琉球、北虏、百夷、日本、朝鲜等国。

    而脉望馆又因保存完整,被称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“活化石”。除了收藏,赵开美还刊印校正发行古籍,“赵本”还成为品质的代名词。

    赵开美抄校辑集的元明两代稀见杂剧剧本《古今杂剧》,今存国家图书馆,被誉为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宝库。

    赵开美校刊的《仲景全书》,为研究伤寒的最好版本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如此种种,不胜枚举。

    而此时的赵开美,还只是十四岁的少年,赵用贤刚被打完廷杖,正举家回乡。赵氏父子并不知道,他二人此次离京,会给藏书界带来怎样的改变。
    第(2/3)页